“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1-2]。其目的是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让师生互动更多、教与学更为便捷。从2017年开始,我们积极开展“以学为中心”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尝试使用“雨课堂”进行混合教学。为了更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对近年来“雨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评价,以期为今后教学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我校2017级临床医学(5+3)专业2个班6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进行混合教学。
1.2 授课及学习方式使用“雨课堂”进行授课。①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和班级微信群,向学生的手机端发送课程PPT、习题、视频、语音等学习材料,学生通过手机端进行线上学习、答疑。②课堂开始时进行电子签到,并进行上次课程内容回顾测试,一般有5~10个问题,每题答题时间控制在30 s,教师端即时显示答题情况,教师可以将答案和答题情况进行投屏,并根据答题情况进行即时点评、答疑、反馈和讨论。③课堂上,教师通过“雨课堂”以随机点名方式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发送弹幕、给教师留言等方式随时进行互动;教师可根据同学们点击“不懂”按钮和发送弹幕等反馈信息,及时答疑和调整授课节奏和讨论;课堂结束之前进行简单总结。④课后,“雨课堂”教师端会提供课程后台运行数据,包括所有学生的得分情况、每一个问题的对错率、表现积极和预警学生名单、课堂知识点疑惑汇总、弹幕词云等,便于老师进行有针对性辅导和个性化辅导。课堂测试成绩计入平时成绩。课后学生可以重新在手机上复习上课时的PPT,并通过班级微信群进行在线讨论、答疑。
1.3 授课教师及课程授课教师均为高资质教师,授课课程为系统解剖学。
1.4 考核评价期末考试均采用统一试卷,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20分)、填空题(15分)、名词解释(15分)、简答题(30分)和论述题(20分),在论述题内适当嵌入问题分析,重点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知识拓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成绩满分100分,由期末卷面成绩(占70%)、实验考试成绩(10%)、课堂测验成绩(10%)、小组拓展学习成绩(10%)组成。通过问卷调查表,对学生使用“雨课堂”情况及效果进行调查反馈和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x±s形式表示。得分率=(得分/满分分值)×100%。
2 结果 2.1 期末考试及综合成绩比较期末卷面考试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卷面平均成绩、综合成绩分别为(13.15± 2.95)、(12.13±2.31)、(10.94±2.85)、(21.64±4.89)、(15.37±3.36)、(73.22±13.20)、(76.94±10.75)分,而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论述题的得分率分别为65.75%、80.87%、72.93%、72.13%、76.85%,及格率95.08%。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和要求。论述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及表达能力。
2.2 “雨课堂”教学效果问卷反馈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雨课堂”学习和教学效果总体评价非常满意52人(85.25%),基本满意9人(14.75%)。学生认为“雨课堂”改善了课堂氛围,促进了课外学习和个人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接受和认可“雨课堂”的辅助教学方式。见表 1。
表 1 “雨课堂”授课效果问卷调查(n=61,例(χ/%)) |
![]() |
以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堂听讲记笔记为特征的“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传统教学授课方式,虽然可以将理论知识系统梳理讲解,也有点名、提问、课下答疑等互动环节,但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讨论的机会很少,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控力度较弱,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较少,教师教学内容调整存在严重滞后性[3]。“雨课堂”通过互联网将教师和学生连结起来,同时将智能手机变为课堂学习的工具,赋予了每一个课程教学环节的全新体验和教学互动[4-6]。“雨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授课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多主动参与学习讨论的机会和途径,也为教师全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数据支持。“雨课堂”的电子签到、滚动点名、即时测验与答题信息投屏、弹幕及抢红包等功能,提高了学生学习参与度,加强了教学互动,对于打破“沉默”课堂、提高课堂活跃度和学生参与度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雨课堂”具有可以及时呈现答题正确率、标记“不懂”的页面、弹幕疑问等功能,实现学习情况的即时反馈,为教师的教学安排和调整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持,也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
“雨课堂”兼顾“课前-课中-课后”等学习各环节,实现了教与学的不断线,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3.22±13.20)分,综合成绩平均分为76.94±10.75,明显高于本课程全年级平均成绩(64.79±16.70),说明通过“雨课堂”开展的混合式教学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本文期末考试各类主观性题目考试得分率均较高,说明学生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有研究显示,借助于“雨课堂”的课程教学,对活跃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7-9]。本文学生对“雨课堂”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较好,认为“雨课堂”促进了课程学习。
综上所述,“雨课堂”作为一种智慧教学工具,赋予了传统教学新的手段和方法,对传统教学具有促进和提升作用。“雨课堂”具有丰富的功能、简洁的嵌入式界面、方便的操作等特点,这为其迅速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但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不合时宜的、过度的依赖和应用,特别是对立于传统教学的认识,都会适得其反。同时,“雨课堂”较高的对网络带宽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使用的稳定性。教师的专业知识、使用“雨课堂”的熟练程度、合理的教学设计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用好了“雨课堂”这种教学工具,才能受到学生欢迎、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10]。
[1] |
王秀珍, 王粉梅, 裴斌. 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构建[J]. 计算机教育, 2018(4): 139-142. DOI:10.3969/j.issn.1672-5913.2018.04.032 |
[2] |
周凤新, 王兴辉. 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初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1): 56-58.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18.01.056 |
[3] |
李鹏, 易淑明, 郑晓妮, 等. "雨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导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护理研究, 2018, 32(4): 560-563.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8.04.017 |
[4] |
谭苏燕. 雨课堂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 39(1): 142-143, 146. DOI:10.3969/j.issn.1673-2219.2018.01.045 |
[5] |
周平, 管俊昌, 高淑娴, 等. 雨课堂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 2018, 20(5): 399-402. |
[6] |
潘馨慧, 赵娜, 应雪, 等. 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雨课堂"教学实践: 以药剂学课程教学为例[J]. 卫生职业教育, 2018, 36(14): 69-70. |
[7] |
陈学秋, 赵微, 唐柱生, 等. 基于雨课堂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J]. 解剖学杂志, 2019, 42(1): 98-100. |
[8] |
姚齐颖, 张冬梅, 赵慧, 等. "雨课堂"与基础医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 41(1): 130-134. DOI:10.3969/j.issn.1001-6325.2021.01.028 |
[9] |
许凤燕, 孙亮, 吴树亮, 等. 基于雨课堂的系统解剖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 2020, 22(5): 353-355. |
[10] |
陈忠恒, 杨秀芝, 王双燕, 等. 新冠肺炎疫情下开展网络直播授课的信息技术应用[J].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 57(4): 609-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