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青岛大学护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21
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环节[1-2]。近来,随着国民营养计划的提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逐渐引起重视。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的强弱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较差的社会支持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下降[3]。已有文献报道,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则会影响其营养状况[4]。目前关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营养状况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多是针对社区老年人。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城乡居民社会生活的较大差异[5],因此,进行针对农村老年人的营养和社会支持调查是有必要的。以往对老年人营养状况的研究多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MNA-SF)[6],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临床,且不能筛选出肥胖型营养不良。本研究拟采用针对我国65岁以上非住院老年人的WS/T 522-2017 《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标准[7]评估农村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并调查社会支持现状,初步分析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影响,为从社会支持方面提高农村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9年1月24日—2月14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临沂市罗庄区罗西乡14个村中随机抽取一个村,整群选择该村中所有65岁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在调查地区居住时间≥6个月;年龄在65周岁以上;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有交流障碍或不配合调查。
1.2 研究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WS/T 522-2017《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标准、社会支持量表(SSRS)[7-8]对老年人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预调查结果显示,Cronbach’s α系数为0.805,变量公因子方差均较大,累计方差贡献率51.033%,说明问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调查前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调查时由调查者根据问卷内容询问调查对象并根据回答填写问卷,问卷填完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325份,有效率为98.48%。
1.3 调查内容 1.3.1 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患病情况、年收入情况、饮食消费情况等。根据2016年中国贫困线标准分为人均年纯收入>3 000元和≤3 000元,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8年统计年鉴结果[9]将个人每年用于饮食的消费分为>3 000元和≤3 000元。
1.3.2 WS/T 522-2017 《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标准该评估标准涉及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变化、活动能力、牙齿、精神、食量、患病情况、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等共计20个评价指标和1个年龄调整指标。初筛总分≥12分和(或)初筛+评估总分≥24分为无营养不良风险;初筛+评估总分18~23分,且BMI<24 kg/m2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为缺乏型营养不良风险;初筛+评估总分17~24分,并且BMI≥24 kg/m2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为体质量超标/肥胖型营养不良风险;初筛+评估总分 < 17分为营养不良。
1.3.3 SSRS包括客观支持3项(即老年人所接受到的实际支持)、主观支持4项(即老年人所能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3项(反映个体对各种社会支持的主动利用,包括倾诉方式、求助方式和参加活动情况)等3个维度共计10个条目,评分越高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
1.4 质量控制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针对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对问卷进行修改,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最终制定出适合农村老年人的问卷。选择调查员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后进行入户调查,所有问卷由调查员协助老年人自愿完成,完善整理缺项或错误的问卷并剔除不合格的问卷。采用双人双录入的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5 数据处理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x±s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类变量趋势性检验采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两连续性变量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人营养不良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线性回归变量的纳入采用输入,Logistic回归变量筛选采用向前:有条件。检验水准皆为α=0.05。
2 结果 2.1 不同营养状况老年人的一般情况共有325人完成了营养不良风险评估,其中男154人,女171人;年龄为65~92岁,平均(76.69±7.16)岁,其中65~74岁126人(38.18%),75~84岁159人(48.18%),≥85岁45人(13.64%)。本文评定为无营养不良风险(A组)、缺乏型营养不良风险(B组)、体质量超标/肥胖型营养不良风险(C组)和营养不良(D组)的比例分别为42.77%、34.15%、17.54%和5.54%。不同营养状况老年人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营养状况老年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独居、慢性病、腰围、年可支配收入和年饮食消费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96、5.63,χ2=34.43~91.78,P<0.05);小腿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 1。
表 1 不同营养状况老年人的一般情况(x±s) |
![]() |
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为(27.20±4.76)分。不同营养状况老年人的总得分、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支持的利用度得分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11.43,P<0.05)。见表 2。
表 2 不同营养状况老年人社会支持情况(x±s) |
![]() |
农村老年人的营养不良风险评估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r=0.247)、客观支持得分(r=0.226)、主观支持得分(r=0.148)之间均有相关性(P < 0.05),调整年龄、性别因素之后,仍存在相关性(P<0.05);营养不良风险评估总分与社会支持利用度之间无相关性(r=0.068,P>0.05)。在调整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之后,营养不良风险评估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r=0.199)、客观支持得分(r=0.183)、主观支持得分(r=0.181)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表 3 老年人营养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
![]() |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老年人的营养不良风险评估总分随着客观支持得分和主观支持得分的增加而增加。见表 4。以是否有营养不良风险为因变量,社会支持量表 10个条目的得分为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较高得分表示较好的社会支持状况。结果显示,关系密切的朋友数量较少(OR=0.662)、近1年来的居住状况较差(指远离家人独居一室,OR=0.716)和来自子女的关心和安慰较少(OR=0.252)均为营养不良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关系密切的朋友得分、近1年来的居住状况得分、来自子女的关心和照顾得分每增加1分,老年人营养不良的风险分别降低33.8%、28.4%和74.8%。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无营养不良风险=0,缺乏型营养不良风险和体质量超标/肥胖型营养不良风险=1。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5。
表 4 老年人营养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线性回归分析 |
![]() |
表 5 社会支持得分与营养不良风险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 |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我国老年人的营养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对325名农村老年人的营养不良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老年人营养不良检出率为5.54%,低于四川省农村老年人的营养不良检出率(9.6%)[10],高于北京市社区老年人(3.6%)[11];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率为51.69%,高于孔令燕等[12]的研究结果。本文调查显示,体质量超标/肥胖型营养不良风险率为17.54%,低于秦皇岛市的结果[13]。本文调查还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独居、疾病、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与相关研究结果相同[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的整体社会支持评分较低,与白宝鑫等[15]的报道相同。究其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为老年人提供的社会资源和支持相对较少;农村老年人现有的社会支持已经不能满足生活需求。有研究显示,社区的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其营养状态密切相关[16]。本文结果也显示,社会支持得分较低的其营养状况评分也较低,提示社会支持不足可能是增加农村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因素。本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得分随着客观支持得分和主观支持得分的升高而升高。说明物质的支持和适当的精神慰籍对于其良好营养状况的维持都很重要。
本文还分析了社会支持各条目对营养不良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关系密切的朋友较少、独居和来自子女的关心较少均为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农村老年人的基础娱乐设施并不完善,休闲活动较少,社交范围较窄,加上关系密切的朋友较少,日常交流较为局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质量。研究表明,老年人若能及时得到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籍,更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17]。缺乏来自伴侣的情感安慰以及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认知程度较差,都会间接影响老年人营养状况[18]。我国农村老年人大多是居家养老,子女的照顾长期缺失已经是农村老年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提示我们要更多关注独居和留守老年人的社会支持问题,避免相关营养问题的发生。
总之,山东省临沂市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并存在一定的营养不良风险。社会支持越弱,农村老年人的营养不良风险越大,尤其是独居的老年人群体关系密切的朋友越少、从子女处得到关心和帮助越少,其营养不良风险越大。
[1] |
杜鹏, 董亭月. 促进健康老龄化:理念变革与政策创新——对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的解读[J]. 老龄科学研究, 2015, 3(12): 3-10. |
[2] |
覃竹韵.中老年城乡居民健康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南京: 南京大学, 2017.
|
[3] |
顾芮萌, 宋焕霞, 李荐中. 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相关性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5): 570-574. |
[4] |
CHEN C T, TUNG H H, CHEN Y C, 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the frail older adults[J].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2019, 83: 96-100. |
[5] |
王志宏, 孙静, 王惠君, 等.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迁与营养干预策略发展[J]. 营养学报, 2019, 41(5): 427-432. |
[6] |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 中国循证医学中心,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等. 老年患者家庭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7, 17(11): 1251-1259. |
[7] |
贾珊珊, 张坚. WS/T 552—2017《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标准解读[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9): 1-2. |
[8] |
肖水源.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4, 4(2): 98-100. |
[9] |
国家统计局. 2018中国统计年鉴[R/OL]. 2018 [2019.10.30 ]. www.stats.gov.cn/tjsj/ndsj/2018/indexch.htm.
|
[10] |
柏鸽, 万洋, 曾苗, 等. 四川省富顺县农村老年人营养不良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10): 1798-1802. |
[11] |
曾平, 朱鸣雷, 刘晓红, 等. 通过老年综合评估分析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的营养状况[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 15(8): 579-582. |
[12] |
孔令燕, 巢健茜, 胡婕, 等. 南京市社区老年人营养不良和减重风险对生命质量的影响[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9, 36(9): 841-846. |
[13] |
朱海英, 于常英. 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不足与超重)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现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0): 2057-2059. |
[14] |
赵妹, 王珊, 李静, 等. 济南市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20): 5120-5124. |
[15] |
白宝鑫, 黄照权, 石武祥, 等. 广西毛南族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17): 4348-4351. |
[16] |
张小丽, 张明, 汪凤兰, 等. 唐山市社区空巢中老年人营养状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12): 3052-3053. |
[17] |
刘敬敏, 安思琪, 陈长香. 社区支持对高龄空巢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9): 2258-2261. |
[18] |
姚若松, 郭梦诗, 叶浩生. 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社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希望与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学报, 2018, 50(10): 1151-1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