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山东 青岛 266003;
3. 青岛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山东 青岛 266003
胃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流行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安全的常见疾病之一[1]。1993年,TOKUNAGA等[2]首次应用EBER原位杂交技术证实部分胃癌病人肿瘤细胞内存在EB病毒,并将该部分胃癌定义为EB病毒相关胃癌(EBVaGC),其余胃癌则为EB病毒阴性胃癌(EBVnGC)。TOKUNAGA等[2]认为,在早期胃癌中,如果EB病毒阳性,且无淋巴结转移,在治疗中可以避免传统的根治手术而采用内镜下切除,预后良好,但对于中晚期胃癌却无明显的区别。因此,早期EBVaGC的鉴别对于治疗手段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EBVaG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对早期快速鉴别诊断EBVaGC的临床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胃肠外科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尚未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80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11例;年龄为41~74岁,平均(61.14±8.03)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并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 EBER1确认EBVaGC病人20例,EBVnGC病人6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局部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病人临床病理资料的比较(例) |
![]() |
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两组病人的静脉血4~5 mL,常规放置30 min,血液凝固后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提取血清和血细胞,置于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测。
1.2.2 EB病毒抗体检测应用深圳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Maglumi 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及配套化学发光试剂盒,严格按照仪器标准操作流程和试剂规定要求上机检测。抗体水平大于或等于临界值时定为阳性,低于临界值时定为阴性。
1.2.3 统计学分析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E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比较EBVaGC组与EBVnGC组病人血清EBV EA IgG、EBV VCA IgA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89、3.88,P<0.05);两组血清EBV EA IgA、EBV VCA IgM、EBV VCA IgG、EBV NA 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1.89~2.88,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血清E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比较(例(χ/%)) |
![]() |
EBV EA IgG、EBV VCA IgA的阳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其他4项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0.18,P<0.05)。EBV VCA IgG、EBV NA IgG的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其他4项抗体,特异度均明显低于其他4项抗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9~25.96, P<0.05)。EBV EA IgA的特异度虽高,但是灵敏度却偏低。EBV EA IgG和EBV VCA IgA较其他相关抗体兼具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29.62,P<0.05)。见表 3。
表 3 EB病毒相关抗体诊断EBVaGC的效率 |
![]() |
EBVaGC组EB病毒抗体阳性模式多样化,单一抗体检测的价值有限,多抗体联合检测较单一抗体检测更能提高EBVaGC诊断的准确性。见表 4。
表 4 EBVaGC组病人EB病毒抗体阳性模式(n=20,例(χ/%)) |
![]() |
EB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属人疱疹病毒4型,是人类一种特异性嗜淋巴细胞性疱疹病毒。自1990年BURKE等[3]首先报道EB病毒感染与胃癌相关以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多种检测技术相继在各种胃癌组织中检测到EB病毒。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EB病毒与胃癌关系密切[2-5]。EB病毒感染胃上皮细胞后大量克隆性生长繁殖,从而导致EBVaGC,该亚型胃癌有着独特的组织病理学、表观遗传特征以及分子异常[4-5]。人体感染EB病毒后,可产生相对应的抗原,如EB病毒核抗原、早期抗原、衣壳抗原、膜抗原,并均可以产生相应的IgG和IgA、IgM抗体,存在于胃癌病人血清中。
本研究选择EBVaGC和临床病理资料与之匹配的EBVnG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病人血清中的EB病毒抗体水平。结果显示,EBVaGC组与EBVnGC组病人血清EBV EA IgG、EBV VCA IgA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EBV EA IgA、EBV VCA IgM、EBV VCA IgG、EBV NA 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表明,EBV EA IgG、EBV VCA IgA抗体检测阳性有助于EBVaGC的鉴别诊断。EBV VCA IgG、EBV NA IgG在病毒感染早期即可出现,并可以持续终生,此两种抗体阳性多提示感染在癌变前或癌变早期已经存在。
本研究对EB病毒相关抗体诊断EBVaGC的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EBV EA IgG、EBV VCA IgA的阳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其他4项抗体;EBV VCA IgG、EBV NA IgG灵敏度虽高,但是特异度极低;EBV EA IgA的特异度虽高,但是灵敏度却偏低。此研究结果表明,EBV EA IgG和EBV VCA IgA较其他相关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对EBVaGC鉴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EBV VCA IgA的上升可以说是疾病发生的危险标志,与有关报道一致[6]。还有研究表明,EBV EA IgG上升是特异性的,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6-7]。
人是EB病毒唯一宿主,几乎所有成年人既往都感染过EB病毒,其感染常常无症状或者不发病。EB病毒感染后长期潜伏,可诱发鼻咽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EBVaGC等。有的胃癌病人早在术前1~3年上述抗体便显示上升,可见EB病毒感染发生于癌变之前或癌变初期阶段[8]。故对不同EB病毒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有利于EBVaGC的有效筛查。但EBVaGC病人EB病毒抗体阳性模式多样化,单一抗体检测的价值有限,多抗体联合检测较单一抗体检测能提高EBVaGC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对EB病毒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有利于EBVaGC的有效筛查,且不同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有一定差异;联合检测可以弥补单项抗体指标无法兼顾灵敏度、特异度的缺点,为EBVaGC的快速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
陈维忠, 胡晓峰, 孙淑红. EBV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分析[J].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8, 19(1): 34-35. DOI:10.3969/j.issn.1673-5013.2008.01.015 |
[2] |
TOKUNAGA M, UEMURA Y, TOKUDOME L, et al. Epstein-Barr virus related gastric cancer in Japan:a molecutar patho-epidemiological study[J]. Acta Pathol Jan, 1993, 43(10): 574-581. |
[3] |
BURKE A P, YEN T S, SHEKITKA K M, et al.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with Epstein-Barr virus de-monstra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 Modern Pathology, 1990, 3(3): 377-380. |
[4] |
UOZAKI H, FUKAYAMA M. Epstein-Barr virus and gastric carcinoma-viral carcinogenesis through epigenetic mechanisms[J].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08, 1(3): 198-216. |
[5] |
于传亭, 荆永正, 邱清芳, 等. 烟台地区EBV相关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病毒基因分型[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3, 49(5): 377-380. |
[6] |
李茵茵, 袁媛. EB病毒相关胃癌的研究进展[J]. 日本医学介绍, 2001, 22(6): 279-281. |
[7] |
ARSLAN H, CANDAR T, VURAL O. Increased anti-EBV VCA IgG antibody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need for surgery in patients developing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complic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2018, 111: 84-88. DOI:10.1016/j.ijporl.2018.05.032 |
[8] |
赵林清, 钱渊.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J]. 中华儿科杂志, 2003, 41(10): 797-799. DOI:10.3760/j.issn:0578-1310.2003.10.031 |